當新的一年來臨時,我們總會思考:今年該怎麼過得更好?不如試著改想:能如何更靠近自己舒服的生活狀態?如何提升頻率狀態?以下是我自己嘗試過的幾個小改變生活習慣,希望能激發你的靈感,幫助在日常中創造更多微小卻有力的變化。
1. 早晨例行公事的重要性:從日常到心靈清潔 例行公事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令人不耐煩,而有些人對於規律運作感到安全踏實。事實上,例行公事有它的必要性,就像我們每天都會刷牙,即便天冷水冰你很懶,但你仍會選擇去做,因為你知道長期不刷牙,就會造成牙齒腐敗。同理,例行公事在心靈思想上的清理一樣重要,因為無處不在的思想垃圾遠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多。 3年前我開始起床後以冥想取代滑手機,將今日待辦清單改成每日自由書寫或感恩日記,保持簡單就好。起初有好長一段時間,我的自由書寫內容很廢,完全不知道在寫什麼,感覺比小學生還無聊,但這個簡單開始,幫助我轉向積極,並與真我連結。
所以,早晨例行公事不用太繁複或講究,主要是找到“適合自己的方式”。無論幾點起床,只要適合你的整體運作;無論是冥想、伸展身體,或完全放空獨自喝咖啡,這些習慣都能幫助你騰出頭腦空間,讓你富有彈性,輕鬆應對生活挑戰。
2.數位排毒 我們與數位科技密不可分,這種關係可以成為合作盟友,也可能成為殘害干擾的根源,關鍵在於如何策略性地控制。
每個年代都有成癮,這是無法逆轉的殘酷事實,除了去閉關或大自然旅遊能有效遠離手機,但更多時候現代人仍需頻繁使用數位設備,特別是當我們在追求目標和專業成就時。過度沉浸於社群與工作的聯繫,可能嚴重影響創造力和身心放鬆。 數位排毒小建議:
關閉社群通知聲音,或更改為和緩提示音。
沒必要立即回覆訊息,就算已讀也不必馬上回應。
每坐在電腦桌前工作一小時,就起身活動一下,讓身心流通。
每天固定安排一段“無手機時光”是我養成最好習慣,我通常會在起床和在外與人用餐時,刻意練習讓手機遠離視線,感到尷尬或空氣安靜也盡量不要拿,專注於當下的交流。這個小變化有極大的成效。
3.改變spotify的音樂清單
我們都知道音樂頻率對腦波有深刻影響,例如 432 赫茲的頻率能讓人回到母胎般的放鬆狀態,搖滾樂燃燒激情,爵士樂則有一種墜入厚重自由浪漫的魔力。我過去的播放清單中充滿各種音樂類型,特別是那些能讓人深深陷入濃厚情緒、回憶或激情的曲目,常讓我徹底沉醉其中。
近年,我注意到某些音樂歌詞中出現挑釁、憤怒與歧視等負面情緒頻率,耍壞才酷的導向,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能量與心境。這種無意識的吸收,對我而言,幾乎像是文化與思想的操控。
我們都需要幻想與夢想,但若被幻想掌控,那就一點也不浪漫。而音樂正擁有這樣的力量,能引領你進入不同的精神世界。因此,我開始選擇更多具啟發性靠近自然人性的音樂,如 Mantra、高頻自然樂器、無歌詞的吟唱人聲等,不斷重新編碼,我發現自己的外在氣質與內在語調都變得更加和諧與穩定,並徹底愛上了這種能量轉變。
4.睡眠成為首要考量 我不認為一定要早起,雖然我會進行早課,也不認為一定要睡滿7小時或是早起才是成功人士的入門券。睡眠的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身體需求,並做出適合的調整。
兩個提升睡眠品質的要點
1. 認識自己的身體運作與元素構成 每個人的身體特質都不同,例如,我屬於風與火元素佔比高的類型,只要醒來就會一秒睜開眼起身;而土元素佔比高的人,可能需要更深長而穩定的睡眠,身體需要更多時間來甦醒。這部分可以參考阿育吠陀的相關書籍,進行簡易的自我測試,幫助了解自己的身體屬性,而身體也隨時在變動比例,隨著環境和飲食,所以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設定。
2. 問自己:你多看重睡眠? 評斷是否擁有一個完美的早晨,關鍵在於醒來時的狀態 — 是昏沉還是清醒。多年來,我的一天開始多是沈重疲憊又昏昏欲睡,直到有一天,我受夠了這種難耐的狀態,於是開始思考:
“為了美好的早晨,我願意做出哪些改變?”
第一步就是調整睡眠,承諾自己改善睡眠品質,並以睡眠為中心,重新規劃一天中的所有行程安排與思維。以下是我個人的策略分享:
為了在早上五點起來進行早課,晚上需在11點前入睡。
晚餐安排在晚上7點前,之後避免進行任何繁重工作。
推掉不必要又耗能的夜間社交活動。
睡前不看刺激性的影片內容,不喝酒。
把工作與學習安排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段。
這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,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進行的實驗。透過比較與調整,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方式,持之以恆,足以改變你原本覺得痛苦的一切。
5. 隨時調整習慣與排程,隨著個人發展彈性變化
一個有趣的事實是,曾經有效的成功模式,過了一年兩年,可能不再產生相同的效果,由於我們本身本不斷變化,需要定期反思哪些習慣仍然有效,哪些已經過時該淘汰。我喜歡在滿月時進行反思與清理無效行為,並在新月擬定符合當下需要的新策略。
保持身體節律的一致性,比高強度的短期行動更重要。
彈性調整,擁抱變化
不要害怕調整那些曾經帶來好處的習慣,因為個人成長本就是一個持續變動的過程。學會不要用結果論來評價自己,而是注重過程中的學習與適應。
制定可持續的行動計劃
要改變什麼,就必須讓它成為每日的簡單行動,過度設限只會導致放棄。
因此,現在來花些時間,靜下心來,拿出紙和筆,做幾個深呼吸,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:
我理想的一天應該怎樣開始?
當理想的一天發生時,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?
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狀態,我可以做些什麼?(設定三個具體、簡單的小行動)
當我們從小地方開始練習這日常習慣,身體和思想就會自然協調起來,40天後會有個新狀態的自己!準備好了嗎?現在就從第一個習慣開始!你的理想生活正在等著你。
Comentarios